本週寫的題目是Microservices,跟上兩周寫的Cloud及Open API也很有關連。要了解Microservices,首先要先了解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SOA)。
傳統我們認識的系統,尤其是back-end 的平台,大多都以一個整體形式出現 (monolithic application),所有無論是產品定義,業務邏輯,流程,審批,UI,static data,parameters,報表,統統都放在一個平台之上。以銀行作為例子,一般的核心系統,財資系統,理財產品平台等,都以這種形式出現。後來系統慢慢演變,為了更有效分工管理,同步開發,系統裏出現了modular-base的概念,基礎可以分成不同的module,由不同團隊營運,但原則上還是一整個系統。
SOA是互聯網世界的產物,原理是把原身為整體系統的各項功能,變為獨立個體,並且可分散到網絡上不同地方,以web services 形式在網絡上互通。
SOA 其中一個最大好處是將application layer 從platform 獨立出來,以往我們在整體系統上,無論怎麼應用modular concept,始終application 選定了某個平台,就要整體放在同一平台上。盡量選擇一個平台獲得最大好處,但也要容忍一些不是太好的地方,在SOA容許各項功能分為獨立個體,代表這些獨立個體可以各自建立在最適合的平台,實際各自實施方法並不太重要,只要大家符合同一套Architecture,並提供API互通即可,這提供了一個機會供各個個體獨立持續開發。
SOA另一好處是可以建立一些公用service,有好些服務是很多系統都需要,但以往的做法是各自做,浪費了很多資源。用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比如一個服務就是查詢某一日是否公眾假期,在銀行的世界裏,可以說幾乎每一個後台系統也要儲 holiday table。另一個常見例子則是用戶職級權限,也是定義在各個系統上。SOA 原則上可以提供獨立統一接口供其它service 使用,減少重覆開發甚至參差不齊的情況。
SOA以Web Services 為基礎,可更容易與Open API或其它API management 平台對接,是本欄一直推崇的未來系統協作模式。
初步講了SOA後回到Microservices,Microservices 是SOA 其中較特殊的一種,在SOA 的要求之上,更加著重 lightweight,分工更加精細,之前提一中土弓Cloud 所著重的 Scalability,其中一個重要先決條件就是Service lightweight,容易Scale up/down,而Microservices 正符合這個要求。
不過要實施 Microservices 也還有不少問題要解決。其一是Service 分得太散,系統容易失去整體視圖,亦更難去解構service 之間的關連性,需要更有系統的辦法管理。另外不同service由不同團隊負責,也會出現像人員分配的問題,需要防止多人做同樣的工作,或有工作跌入灰色地帶。而且還有network latency 的問題,試想一個program,要做任何事也要找其它service 幫忙,技術上可行但恐怕等候時間太長。
原則上,目前並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究竟有多lightweight 才算是Microservices。一般來說,lightweight 的目標為容易scale up,但也要考慮以上的各點。不過在現階段,即使沒有真正或全面的Microservices,至少我們可以先向SOA過渡,例如先把公用service 分拆成獨立個體,減少資源浪費。
另外也可以考慮是把一些周邊module 分拆,好處是可先為現有系統功能減磅,而不影響核心業務。始終業務也需要持續營運,如果選擇big band 方案綑綁一次搬遷到SOA架構的方案,項目需時太長會很難支持新增業務,遷移風險也頗大。
我現在公司都正在練習把舊的 application (SOA architecture 的)refactor 成 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 要根足12factors 標準去做, 例如不可以有多個 microservices share 同一個DB, 其實有難度。有好既 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 外, platform 配合如 K8S or PCF 真係不能小...
ReplyDelete對於何時拆分成不同 microservice, 有一些因素我覺得可以考慮, 基本上都是以 decoupling 為主因:
1. Rate of change
2. Scalability
3. Lifecycle management
4. Isolated failure
5. Simplifying external dependency
6. Freedom of choosing other technology
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 的一個重要 benefit 就係 decoupling - 以後改小小野只會影響一小部份(app unit 細了) , 散件Scale up, etc.
不過如果 microservice 之間仲係有好多 web service dependency, 其實真係還不如合拼做一件算. 就算Business 上所有野都一定有關係, system 都仲可以用一些 pattern 去令到 microservices more decouple. 例如 event driven architecture, CQRS pattern 等, 主要係把sync call 變成 asynchronous call, atomic commit 變成 eventually consistence 去避免 strong dependency.
好小係香港見到有真既 Microservice 熱愛者, 不過外面世界原來好大,有機會既可以去睇下一年一度係美國嘅conf “SpringOne platform” , 上年第一次去學到好多野返黎。
您地公司已經算係行得好前,銀行入面連SOA都仲有好遠距離。
Delete唔比share DB真係一個好難處理既問題,以往application都是橫切分app layer 同DB layer,現在要變成垂直切割,會出現大量dependency,暫時未有經驗做microservices,只可以想像倒單純enquiry service的應用。
SOA係正野,而家個trend講ecosystem ,好少一個product會大到manage所有service,開發速度會太慢,而又不能recycle。分得開唔同service可以平行開發,可以令一些non-core feature to the proposition不需太早做,等到其他stream做左再用,會再focus一啲。
ReplyDelete而家做project 更需要有多些有整體architecture 視覺的成員,識得分邊啲係core feature邊啲唔係,同時唔可以再話個個都係衝業務project,都要有人做公共服務。最緊要還是開放態度,不容許work in silo,需要更多人去promote 這種working style.
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