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February 25, 2021

數字化轉型下保障個人資料的重要性

早前篇章提到關於數字化轉型以及相關重點技術的一個綜觀,本篇在數據安全方面作補充。

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很直接的結果是企業在業務過程中收集更多的資料,使用資料用作分析,發掘價值,優化流程等等。一方面,人工智能及機器學習的應用,讓我們在使用科技產品時享有更多的便利(例如現在的search engine 只要給一兩個字就知道想要查什麼,又例如翻譯整個網站的內容結果更接近原文意思),但當愈來愈多以前處於碎片狀態的數據變得可用,更多人會開始關心數據的安全,以致個人資料的保護,被盜取或濫用的風險等。

目前在全球很多國家,尤其是歐盟地區,都有對個人私隱保障進行立法,規管企業收集和使用客戶資料,香港在這方面也有個人資料私隱條例,或我們經常說的PDPO。企業在使用個人資料時,均必須符合相關法規,尤其是大型企業,一旦觸犯都會面臨巨額罰款。

不過,早幾個月發生了一次較為大型的事件,則引起很多人的關注。事緣Facebook有日在WhatsApp加入條款,要求用戶同意WhatsApp與Facebook 共享個人資料,並且需要在特定日期前,必須接受新條款才可繼續使用WhatsApp。在這次事件上,Facebook 雖然完全依從法規所需向用戶披露使用了其個人資料,但卻是擺明車馬的去更改條款並且強制用戶接受,不接受則不能再繼續使用它的服務。

這次事件引發全球多地用戶的廣泛關注,一方面WhatsApp 是大家用了超過十年的即時通訊軟件,難以於短時間內遷移,另一方面以Facebook一向的「往蹟」,實很難令人信服條款對用戶有利。事件也引發了很多對個人資料保障的討論,亦引起不少人選擇遷移至其它平台,Facebook 目前也暫緩了今次的改動,但是未有撤回計劃。

筆者個人對Facebook 沒有什麼好感,Facebook 雖然在平台上有提供管理隱私的功能供用戶選擇,但設定比起其它平台來說是異常複雜,而且Facebook 本身的經營模式就是需要透過用戶分享自己生活的部份提供內容進行互動,用戶私隱與其生意模式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在資本主義下要求Facebook進行不符合其利益的設計,也實在很難向股東交代。

從另一角度看,筆者反而較為相信Apple平台的私隱保護措施,例如在iOS 的設計上,就專項設有私隱設定,私隱設定位置也十分清晰可見,就在「設定」》「私隱」下面,允許用戶自行選擇向各個App開放多少權限,包括全球定位服務、存取通訊錄、存取照片、相機、Mic或與藍芽裝置通訊等。另外,放上iOS App Store 的App,都必須經過App Store 的審核及Code Review,假設下載App 都是經過App Store的話,就再多了一重保障,不用過份擔心App 暗地加入了會獲取用戶私穩的條款並且加入相應功能。

最新版的iOS,更容許用戶設定開放多少照片,避免了App有機會在背後獲取裝置上的所有照片。不過像通訊錄的存取,則必須要開放給WhatsApp 這類型通訊軟件,否則所有朋友都變成只顯示電話號碼難以使用,就真的難以進行限制。當然,Apple自己本身也收集了很多用戶數據,是否需要為此擔心,也就真的看是否相信Apple 了。

最後,在很多場合例如企業的會員制度,都會有收集個人資料,但現在很多也不會要求提供身份證號碼或生日日期了,最多只會要求提供Age Range 或生日月份。如果還有提出要求這些敏感資料的話,用戶也應該向其查詢收集這些資料的目的,甚至要求企業提供使用個人資料的政策。

Wednesday, February 10, 2021

介紹 Clubhouse

差不多有一年沒有介紹新軟件了,這次介紹的是一個近日在香港本地很多人加入的平台 - Clubhouse。

Clubhouse 雖然在iOS App Store 歸類為社交平台,但作為社交平台,Clubhouse 的操作模式與其它一向使用的社交平台例如Facebook、Instagram、YouTube則有很大分別,列舉如下。

首先,Clubhouse 採取的會員制度,需先經過已成為會員的朋友邀請才可加入,有點像很多年前Google 最初推出Gmail,並非隨意可以開立新賬戶。其次,Clubhouse 的交流模式是完全經由聲音進行,沒有影片,亦不設文字通訊,一般社交媒體的CLS功能 (Comment, Like, Share) 都不具備。

簡單而言,Clubhouse 內由不同房間組成,通常每個房間會有一定的討論主題。建立房間的人可以自設房間的主題,並且自動成為房間的moderator,可以管理房間內的發言權。進入房間的人預設為聽眾不能發言,如想發言也可以舉手向moderator 申請「要支咪」發言或加入討論,而moderator 也可主動邀請一些聽眾發言。基本上在App內可以進入全球各地的public 房間,至於可以看到有哪些已開立的房間在進行討論,則主要視乎follow 了什麼人及Club。

初步使用了一個多星期,發現Clubhouse跟傳統社交媒體很不同。Clubhouse 提供的是一個另類選擇,可作為經驗分享及意見交流的平台。首先,採用邀請模式的會員制度,提升了加入要求和難度,大大減少了假賬戶的出現和泛濫,暫時所見,大部份用戶也是採用真實身份,即使平台不能完全杜絕開假賬戶,但只要看一下賬戶的follower 及following,基本上不難辨識出假賬戶。

另外,傳統社交媒體近年所引發的問題,包括標題黨、散播假新聞、惡意留言攻擊或互相謾罵等,均甚少在Clubhouse上出現。一來是本身機制減少了假賬戶的出現,用戶使用真實身份,需要為自己在平台上的行為負責,二來也是由於Clubhouse不提供文字通訊功能,少了haters 所需要的功能進行留言攻擊。Clubhouse 也不設錄音功能(據說平台也不允許用戶自行錄音),故假消息也難以經由平台散播。

近幾天在平台上進入了不同的房間,也確實有驚喜。其中有一天進入了一個房間是一個外國的Game Show,玩的是問答遊戲,問題複雜程度有點像百萬富翁,但不是選擇題,頗有氣氛。另外也入過一些本地的房間,有圍爐討論的,也有教授廣東話正音的。前晚進入了一個房間談香港的初創圈,有很多創科界的人在交流經驗,包括有本地創科 GOGOX 的一個Director的分享,也頗有得着。

在Clubhouse 這個平台,基本上也沒有大台,人人都可以開房間出來進行討論。當然有沒有人進來,或者進來了的人是否留下繼續收聽,則很視乎討論的內容是否吸引。這就正如其它平台上做KOL一般,沒有免費午餐,努力經營自己的平台是更為重要。且看Clubhouse能否協助糾正一些社交媒體上的歪風,提供一個讓人可就議題進行深入討論的平台。

Tuesday, February 9, 2021

介紹使用「轉數快」收款二維碼工具

去年曾經在「去現金化」的文章中提過,「去現金化」或電子渠道付款,在亞洲以至全球都似乎是一個大趨勢。自從去年出現新冠肺炎疫情,網上銷售平台及電子支付成為了商戶賴以生存的重要工具。而亦是由於在新冠肺炎疫情仍未消退的情況下,使用非現金的支付模式更可以減少使用現金,減低病毒經現金傳播的機會。

香港在電子支付方面的發展,整體來說算是處於比較領先的地位,大部份商店都提供信用卡或電子錢包方式收款,數月前Apple Pay亦正式支援八達通,最近港鐵也支援用支付寶二維碼付車費。但是,個別行業特別例如街市及的士行業,以及一些規模較小的商店或食肆,則仍然傾向使用現金交易。一般意見認為,使用現金交易主要是有兩個原因,首先是信用卡平台或八達通的手續費較高,容易蠶食商戶或的士司機的利潤,如商戶或食肆將手續費轉嫁消費者,則可能影響其競爭力,其次是信用卡或八達通支付以往不能做到即時到賬,對於小商戶及司機來說也有一定阻力。

個人一直認為,金管局早幾年推出的「轉數快」(FPS),是可以作為服務本地消費及轉賬的一個主要工具。「轉數快」的好處包括操作方法簡便、支援跨行或跨支付工具轉賬、24/7服務、即時到賬等,而絕大部份銀行都向個人客戶提供免費使用「轉數快」的服務,方便客戶使用。而對於中小企而言,使用「轉數快」亦可以做到跨行即時收款,即使個別銀行對商業客戶使用「轉數快」有一定收費,亦遠低於信用卡及八達通,對商戶而言有一定吸引力。

「轉數快」可以為商戶提供各種收款方法,而其中最為方便使用的是二維碼(QR Code)收款,讓客戶可透過掃描二維碼(QR Code)進行支付。一般來說,商店使用二維碼收款可以有以下的場景:
  1. 網上商店支付:將二維碼(QR Code)展示在商戶網頁或手機應用程式,客戶掃描並輸入金額付款後上載交易証明
  2. 實體店內支付:設定預設金額後建立二維碼(QR Code),客戶掃描直接進行付款(另外,商戶亦可展示沒有預設金額的QR Code並展示於店內)
早前研究了幾家銀行的「轉數快」二維碼,又看了HKICL的 Common QR Code Standard,了解「轉數快」二維碼背後實際上是由收款資料包括收款銀行、FPS Proxy、收款幣種及收款金額所組成,然後又看了似乎不是每間銀行都有在手機應用程式上提供建立「轉數快」二維碼的功能。作為試驗性質,就試行制作了一個網頁版的「轉數快」收款二維碼工具,可方便個人或商戶毋須登入銀行系統就可建立收款二維碼,亦可在手機上使用,近日亦終於有時間翻譯成中文繁體版,工具暫時放在AWS Cloud 上運行。

在使用之前,用戶必須先在用作收款的銀行戶口上登記「轉數快」收款服務,對商戶而言,個人亦較為建議使用有提供商業銀行手機應用程式服務的銀行,以便在收款時可即時收到「轉數快」收款推送通知。另一方面,銀行雖然向個人客戶使用「轉數快」提供免費服務,但對商業客戶則有一定收費,所以商業客戶亦請先查詢銀行收費才決定是否使用。另外,網頁內亦詳細介紹了如何使用工具,使用場景及注意事項等,在使用前也請先行閱讀。

暫時工具只作試驗性質,讀者如有興趣亦歡迎提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