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開始了「去現金化」的題目,初步寫了現時香港在「去現金化」的情況,本週繼續。
回想從剛開始寫這個網誌,亦即今年二月中左右,正正是疫情剛開始不久的時候,筆者當時就一直想著使用現金的各種壞處。
事實上,現金鈔票上本身就存在著大量細菌,在疫情之下,大家都盡量減少接觸,可以避免的都應盡量避免使用現金。但即使香港在「去現金化」方面已有相當發展,基建上亦完全支援,仍有兩個地方是一直都停留在現金年代,未有轉型至電子支付,也就是街市和坐的士。
先談街市,一般人去街市買送而不選擇超市,一來是因為新鮮,二來是價錢通常會較平,三來也是因為鄰里關係吧。不過街市通常都極少使用電子支付,手續費是一個重要原因。正如上週的篇章提過,八達通是一個相對並不便宜的支付平台,而且還要收月費,對一般街市小本經營的商檔來說就不是小數目。如果只有個別商戶使用,並把收費轉嫁給消費者,則會造成價格較其它商戶貴,而且還有延遲的問題,導致大部份街市也不願接受電子支付。
若想真正推動「去現金化」,首先要有平台基建,其次要有誘因。上週提過金管局前年推出的FPS就是很好的基建,能夠支援即時到賬,銀行之間的競爭也會讓手續費較低。而在現時疫情的情況下,使用現金交易是有相當程度的風險的。現金在交易中流通,如果不幸沾上了病菌,則可能經由鈔票傳播,因此應盡量減少使用現金,而這也是「去現金化」最好的誘因。
其實無論對於商販或消費者來說,使用電子支付本身從多方面看也有很多好處。一來每次交易都需要authentication(八達通除外),對交易各方都免除了現金被盜竊的風險,二來商販免除了找贖問題,毋須儲存大量散銀,而交易本身有紀錄,容易追踪出錯的地方。而從內地的應用來看,如果大眾都習慣使用電子支付,交易過程甚至比使用現金更快捷。
而對於的士行業,一直以來也有說的士業界不支持電子支付,在於稅務問題(現金支付可暪報稅)。其實筆者很難理解稅署何以多年來默許個別行業的收入毋須報稅,因為即使是使用現金,本身也有多種方法可以紀錄收費,例如可以要求的士咪錶保留所有收費紀錄,這本身就跟支付渠道無關。但正正就因為默許這種稅務上的漏洞,反而提供了誘因,導致今日即使全港交通也支援電子支付,就唯獨的士行業並不支持。
而且,的士行業多年為人詬病的多收車資問題,實際上很大程度也是由個別害群之馬造成,而電子支付途徑正可杜絕這些問題。而對於外地旅客來說,電子支付(如使用信用卡)亦提供了貨幣轉換的靈活。從Uber 的經驗,更可以看出的士業界使用電子化對司機和乘客所帶來的額外保障,這或者在未來另一篇章詳細寫吧。
延伸閱讀:
《關於「去現金化」的想法》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